首页  领导之窗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旅游阿勒泰  投资阿勒泰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预决算>>正文
 

关于2011年阿勒泰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区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地区财政局  日期:2012-04-11 19:12 

----2012年3月16日在地区人大工委2012年第一次会议上

地区财政局局长 买卫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行署委托,我向会议作2011年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区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地县财政部门在地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的有效监督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财政工作会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来看,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项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了地区人大工委2011年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全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2011年全地区年初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1332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115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2216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6967万元,完成预算的101.71%,超收3642万元,同比增长27.43%,增收467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0017万元,完成预算的104.64%,同比增长30.8%,增收4709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950万元,完成预算的76.46%,同比下降2.28%,减收395万元(主要为国有土地出让金减收)。地方财政收入增收呈现以下特点:

受矿产品产量增加及价格上涨的影响,拉动增值税增收。2011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铁精粉每吨平均上涨55元、金属铜每吨平均上涨2900元、金属镍每吨平均上涨25600元,价格上涨以及砂铁矿等矿产品产量的增加带动增值税增收,地方增值税完成28989万元,同比增长43.98%,增收8855万元。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营业税增收。2011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22%,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带动营业税增收,营业税完成51838万元,同比增长34.06%,增收13169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确保了企业所得税的稳步增收。2011年全地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21.17%,工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拉动企业所得税增收,企业所得税(40%部分)完成32308万元,同比增长68.23%,增收13103万元。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动个人所得税持续增长。近年来干部职工工资、津贴补贴水平提高,以及企业扩容增效带动股利、分红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普遍持续增长,为个人所得税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税源基础。个人所得税(40%部分)完成11151万元,同比增长66.76%,增收4464万元。

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促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大幅增长。按照《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精神,2011年除教育收费以外的所有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政策性因素带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幅较高,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8661万元,同比增长196.91%,增收5744万元。

2、上划中央、自治区税收完成情况

2011年全地区上划中央“四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54548万元,同比增长52.88%,增收53457万元。

2011年全地区上划自治区油气资源税75%部分完成2982万元,同比增长107.23%,增收1543万元。

3、财政支出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2011年全地区年初地方财政支出预算为505764万元,执行中因上级增加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资金及安排当年超收收入等调增支出预算422544万元,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相应调整为928308万元。

2011年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9167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5%,同比增长29.55%,增支20912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802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97%,同比增长28.31%,增支194221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4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75%,同比增长69.13%,增支14902万元。

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同比增加16亿元;二是地县财政自身财力新增4亿余元,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相应提高了预算单位的公用经费标准,同时,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和地区确定的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4、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1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89544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677902万元、当年收入200017万元、上年结余12516万元、调入资金5008万元(主要为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的资金调入)。

2011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支出880290万元,上解支出5156万元(主要为交通专项上解支出),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59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净结余为907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1年全地区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为38892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9985万元、当年收入16950万元、上年结余1957万元。

2011年全地区基金预算支出36460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为2432万元。

5、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2011年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超收3642万元,超收收入当年优先安排法定支出,主要用于教育设备购置、校舍建设2125万元;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720万元以及“三农”项目建设797万元。

(二)地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

2011年地区本级年初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071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537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8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400万元,完成预算的112.95%,超收2683万元,同比增长30.46%,增收5464万元,其中: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84万元,完成预算的112. 4%,同比增长30.74%,增收5427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6万元,完成预算的175.56%,同比增长13.26%,增收37万元。

财政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收3740万元;二是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力度加大,罚没收入增收646万元;三是北屯镇基本建设投入较大,拉动营业税增收820万元;四是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带动个人所得税增收221万元。

2、财政支出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

2011年地区本级年初地方财政支出预算为62464万元,执行中因上级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资金及安排当年超收收入等调增支出预算71559万元,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相应调整为134023万元。

2011年地区本级财政支出完成13105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79%,同比增长14.88%,增支1697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79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9%,同比增长5.42%,增支606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13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78%,同比增长4倍,增支10909万元(主要为自治区专项补助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同比增加)。

财政增支的主要原因:2011年地区本级争取上级补助同比增加11000余万元以及当年新增收入5400余万元,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加大了对民生和重点支出的投入力度,地区本级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大。

3、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1年地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121511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85124万元、当年收入23084万元、上年结余6219万元、调入资金1384万元(主要为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形成的资金调入)、专项上解收入5700万元。

2011年地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17920万元,上解支出85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291万元,收支相抵财政净结余为449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11年地区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为1357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2825万元、当年收入316万元、上年结余433万元。

2011年地区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3137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437万元。

4、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2011年地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超收2683万元,全部用于安排以下支出:偿还福海火车站站前区及工业园区的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利息1302万元;安排排污费、教育费附加以及城市维护费列收列支专款749万元;安排亚欧博览会、石博会、冬季冰雪旅游节、“五五”普法等经费支出632万元。

(三)2011年主要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农林水事务支出237238万元,同比增长92%,增支113676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31864万元,同比增长58.87%,增支11808万元。地县财政部门积极改善农牧业发展条件,认真落实惠农利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38亿元,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090万元,争取农田水利资金6.86亿元、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资金2.6亿元等。

2)教育支出141239万元,同比增长20.2%,增支23740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11526万元,同比增长1.17%,增支133万元。地县财政部门不断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保障体系,积极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力支持学前“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中职免费教育、农牧民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3)医疗卫生支出46329万元,同比增长18.76%,增支7319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6964万元,同比下降4.43%,减支323万元(减支的主要原因为自治区医疗卫生专项补助同比减少)。地县财政部门积极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等政策,支持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8339万元,同比增长2.6%,增支1982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10101万元,同比增长0.62%,增支62万元。地县财政部门健全了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加大了就业再就业支持力度,实行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向11万名社会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701万元。提高了全地区5.7万城市低保对象和5万农村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5)科学技术支出8305万元,同比增长15.57%,增支1119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499万元,同比增长52. 13%,增支171万元。地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向农业科技倾斜,支持“科技兴阿”战略、“科普惠民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带动农民致富,提高地区科技水平。

6)环境保护支出40219万元,同比增长34.63%,增支10345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1904万元,同比下降26.96%,减支703万元(减支的主要原因为自治区专项补助同比减少)。地县财政部门积极争取环保事业发展资金改善生态环境,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政策,大力推进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

7)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3868万元,同比增长1.15%,增支44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270万元,同比增长5.06%,增支13万元。地县财政部门积极落实边境县、贫困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制度奖励标准提高政策;启动地区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努力筹措资金,及时兑现农牧民领证的独女或双女户女孩上大学奖励等各项计划生育政策。

8)住房保障支出48748万元,同比增长60.03%,增支18287万元,其中:地区本级支出707万元,同比增长6倍,增支616万元。地县财政部门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积极筹集各类资金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2500户定居、7850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5696套。

(四)关于人大批复预算决议的执行情况

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认真落实人大的审查报告和决议,及时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大力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在政府网站公布2011年地区财政收支预算,并将部分地直单位部门预算信息一并予以公开。今后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扩大、细化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提高财政预算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财政部门牢牢把握“调结构、增收入、保民生、促发展、推改革”的工作思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体现在:

——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建立月、旬通报工作制度,加强协调配合与分析,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地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不断改善,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3.4%,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6%,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缩减到16.2%。从县(市)情况来看,超过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目标的县(市)和地方财政收入上亿元县(市)达到6个,县级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经济发展支持有力。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杠杆调节作用,综合运用贴息、奖励、补助等措施,支持调结构、促发展。落实项目前期费1.7亿元,确保地区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后期项目的储备。全年累计争取各类基本建设资金30亿元,筹集矿产地勘资金6442万元,投入煤炭地勘资金1343万元,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8872万元,巩固了经济发展基础。争取解决新区建设遗留问题补助资金5.6亿元,减轻了地区发展负担。争取农田水利资金6.86亿元,拨付扶贫开发资金1.7亿元,改善农牧业发展条件。争取环保事业发展资金1.62亿元、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资金2.6亿元,改善了生态环境。做好亚行贷款项目争取工作,支持县(市)道路、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小企业发展各类资金8929万元、贴息资金850万元,推进中小企业升级发展。落实国有农牧场转移支付资金1156万元,缓解了国有农牧场困难。继续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072万元,汽车和摩托车补贴资金1276万元。

——财政支出重点突出。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确保工资、津补贴、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等硬性支出需要的同时,巩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完善公务车辆燃油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严控一般性支出,狠抓预算执行进度和效率,集中财力保重点。全地区民生累计支出达64.6亿元,同比增长33.8%,增加16.4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71%,有效落实了地区22个方面80余项民生工程建设。

——财政改革全面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累计支付资金8.6亿元,全地区所有预算单位全部实现集中支付网上运行,实拨资金全面纳入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全年执行采购预算11.23亿元,实际采购10.16亿元、同比增长75.8%,节约资金1.08亿元,节约率达9.85%。乡镇财政改革全面推开,先后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58个、资金2858万元,多方筹措资金1744万元完成2005年以前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偿还工作。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地县网络安全管理系统、FOA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建立,地区本级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精细管理卓见成效。坚持日常监督和内部监督并举,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查出违规资金381万元。积极开展基本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长效防治机制。全面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工作,强化财政直接转贷和担保的政府外债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累计建立政府外债还贷准备金2354万元。扎实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撤并财政专户254个。全面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建立车辆管理具体责任人约谈制度,完善公务用车维修和使用管理制度。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及项目前期、农业专项资金等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结果与预算相结合,提高评价效果。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监管力度。加强预算评审、招标控制价评审和竣工结算评审,全年评审额13.3亿元,审减不合理资金1.68亿元,平均审减率13%。制定《对口支援新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及时拨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011年财政工作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地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地区人大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财政运行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支出需求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如何涵养财源,巩固增收基础,强化节支措施,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保民生、促发展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重心;另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仍待提高,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2年地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按照地委的总体部署,结合地区“十二五”财政工作收支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安排确定2012年地区财政收支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财政工作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变”,支持调结构、促发展,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财政“两基”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基本原则:

一是收入预算编制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财政收入增长任务的安排,既与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相适应,同时也考虑了经济运行、财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二是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保证地区重大项目建设需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是预算编制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不留硬缺口,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综合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

四是坚持绩效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全地区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2012年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建议安排263847万元,同比增长21.6%,增收468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0000万元,同比增长25%,增收49983万元;基金预算收入13847万元,同比下降18.31%,减收3103万元(主要为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减收)。地方财政收入分征管部门预算安排情况,其中:

国税部门38990万元,同比下降11.8%,减收521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78%。减收的主要原因是青河县受砂铁矿关停影响同比减收幅度较大,再者,青河县2012年成立地税局,原由国税部门征管的部分税收改由地税部门征收。地税部门171169万元,同比增长42%,增收5053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4.87%,地税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财政部门53688万元,同比增长3%,增收155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35%,增长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一是非税收入增幅平缓仅为13%;二是基金收入减收3103万元,同比下降18.31%,造成财政部门征收安排增幅较小。

2012年全地区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建议安排596475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18%,增支90711万元。其中:人员支出273874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11.55%,增支28364万元;公用支出131287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11.28%,增支13307万元;项目支出191314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61.92%,增支49040万元。

2、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2012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580196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319639万元、当年收入250000万元、上年结余9497万元、调入资金1060万元。2012年一般预算支出573365万元,上解支出652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07万元(主要为自治区结算补助专项)。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2012年全地区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为16279万元,其中:当年收入13847万元、上年结余2432万元。2012年基金预算支出16279万元,收支平衡。

(二)地区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2012年地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建议安排30480万元,同比增长30.3%,增收70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259万元,同比增长31.1%,增收717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221万元,同比下降30.1%,减收95万元(主要为水利建设基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同比减收)。地方财政收入分征管部门预算安排情况,其中:

国税部门863万元,同比增长14.9%,增收112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83%。地税部门8500万元,同比增长20%,增收141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89%。财政部门21117万元,同比增长35.7%,增收5552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9.28%。

2012年地区本级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建议安排74338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19%,增支11874万元。其中:人员支出39380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3.7%,增支1450万元;公用支出17897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55.23%,增支5908万元;项目支出17061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36.83%,增支4516万元。

2、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2012年地区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7368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40121万元、当年收入30259万元、上年结余2740万元、调入资金560万元。2012年一般预算支出73273万元,上解支出27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32万元(主要为自治区结算补助专项)。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安排

2012年地区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为658万元,其中:当年收入221万元、上年结余437万元。2012年基金预算支出658万元,收支平衡。

2012年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主要考虑:一是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和对口支援力度的不断加大,地区经济持续呈现增长态势,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自治区给予了我地区探索资源输出地利益分享新机制的政策,今后将在税源建设、能源矿产勘探、天然气使用加工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这将形成新的增长点,为地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三是近年来,地区不断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财政、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财税工作,收入征管部门不断强化组织收入管理,这也将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

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主要考虑:一是在确保工资、津补贴、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基础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财政服务能力,需要财政全力予以保障和支持;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促进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三是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另外,执行中不可预见的项目支出,都需要财政筹集资金给予安排。

四、2012年地区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一)完善增收节支措施,着力保持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落实组织收入责任制。认真落实分部门、分税种、分县(市)的收入管理责任,加强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完善收入动态考核机制,加大收入预算执行考核力度,严格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落实非税收入管理责任,加大重点非税收入和资源资产类非税收入征缴力度,抓好风景名胜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煤炭资源地方经济发展费征收工作,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三是落实增收节支措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节支各项措施,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会议、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出国(境)经费。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四是做好项目资金和政策争取工作。深入研究资源税改革政策、体制算账办法、执政成本问题等,力争在资金争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做好财政调研工作,通过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办法和措施,有理有据的争取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

(二)强化财政调控职能,着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地区确定的重大项目,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项目支出的监督检查,动态掌握工程建设实施和资金落实情况。探索建立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利用社会资金促进村镇规划编制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预算安排项目前期费5000万元,提早谋划项目前期和储备工作。二是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围绕地区特色农牧产品和具备深加工条件的矿产资源,支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财政增收基础。支持矿产资源重点勘查找矿工作,推进黑色、有色、稀有金属精深加工区建设,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转化。深入研究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争取力度,保障资源地利益。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预算安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50万元,积极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安排1000万元用于补充地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扩大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认真清理不合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三)巩固财政保障机制,着力增强民生保障水平一是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参与研究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措施办法,积极筹措就业资金,下大力气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二是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等政策,巩固养老保险工作成果,加大医疗救助和城乡社会救助力度,促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障机制有效衔接。三是筹集各类资金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支持完成7850户安居、2000户定居目标,重点落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确保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比例不低于10%,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按规定足额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四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按照财政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以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用于教育支出的要求,年初预算编制时统筹安排,执行时确保达到法定增长目标。五是支持文化科技事业发展,确保财政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重视和支持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一般预算收入的0.5%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并逐年按1‰的比例增加投入。六是积极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安排4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特殊困难群体节前临时性救助,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贴力度。继续落实和完善涉农补贴制度,加大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直接收入。认真落实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政策,将津贴补贴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保证干部职工津贴补贴足额发放。预算安排地区本级离退休干部精神文明奖金483万元,使离退休干部也能够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着力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严格落实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今年,地区投入5000万元、县(市)配套1亿元,通过落实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人员的各项补助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全面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的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多方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一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建立采购项目跟踪问效和回访制度,强化政府采购管理。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稳步开展乡村其他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二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整合财政监督资源,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扩大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范围,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继续做好财政专户清理整改,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完善公车审批使用管理制度,实现公车治理总量控制、费用降低、管理规范的目标。扎实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继续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指导单位开展部门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工作,不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进一步增强财政预决算的透明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地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确保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于2011年阿勒泰地区财政预算

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区财政预算

(草案)的报告》有关政策解读

为便于了解财政管理的有关情况,更好的审查《关于2011年阿勒泰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区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将有关财政政策解读附注如下:

1.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

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中的不同功能,可把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的财政政策。其中: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保持中性,不对其进行政策性干预。其余两种政策都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一般来说,增加支出、减少税收进而扩大赤字,将刺激社会总需求,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以压缩赤字,则会抑制社会总需求,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2.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各级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为了便于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经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04]20号)。根据财政部规定,财政经常性收入原则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没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一次性收入);二是中央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三是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3.法定支出主要内容

法定支出是指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支出比例或增长幅度要求的特定支出项目。目前,支农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属于法定支出,其相关法律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截留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

4.城乡医疗救助的主要内容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和其他经济困难城乡居民。救助方式采取一次救助和二次救助相结合,一次救助是指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时,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费用,使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二次救助是指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影响其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救助。

5.村干部酬标准

根据2010年自治区党委第24次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全区村干部按本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基本报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按本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的1.2倍确定基本报酬;村“两委”正职“一肩挑”的按本村劳动力平均收入的1.5倍确定基本报酬。

6.乡镇干部基层补贴政策

补贴范围:根据所属区域和艰苦程度划分为艰苦边远乡镇和其他乡镇(将四类及四类以上地区所有乡镇划分为艰苦边远乡镇,将三类及三类以下地区所有乡镇划分为其他乡镇)。包括乡镇机关及站所干部、乡镇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基层补贴只面向在职在岗、考核合格的乡镇干部发放。

补贴标准:艰苦边远乡镇党政正职每人每月500元,党政副职每人每月300元,一般干部每人每月200元;其他乡镇党政正职每人每月400元,党政副职每人每月200元,一般干部每人每月100元。

乡镇干部基层补贴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地州市财政和县市财政共同承担。

7.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补贴政策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等政策措施。自治区确定了不同草原类型禁牧的补助标准,即荒漠类草原禁牧和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原禁牧按照每年每亩5.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水源涵养区和草原保护区禁牧按照每年每亩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草畜平衡按照每年每亩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每年每亩10元标准实施人工种草良种补贴,每年每户牧民500元标准给予生产资料补贴。

上一条:关于2007年阿勒泰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闭

开办单位:阿勒泰地区行署 主办单位:bt365官方网站 承办单位:阿勒泰地区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地址:新疆阿勒泰市解放路341号
电话:0906- 2123919  邮编:836500   ICP备案号:
新ICP备050024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