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5日)
地区财政局局长 买卫杰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各位委员:
受行署委托,我向大会作2008年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地区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地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的有效监督下,阿勒泰地区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财政管理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增收节支为根本,以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为己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全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地区人大工委2008年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8574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094万元、基金预算收入5654万元。收入预算执行中未发生变动。2008年,全地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008万元,完成预算的116.63%,超收14260万元,同比增长51.62%,增收3404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2260万元,完成预算的115.19%,同比增长47.99%,增收2991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950万元,完成预算的110.90%,同比增长54.03%,增收24538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2310万元,完成预算的131.09%,同比增长31.77%,增收537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748万元,完成预算的137.04%,同比增长114.27%,增收4132万元。
2、上划中央、自治区税收完成情况
2008年全地区上划中央“四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76997万元,完成预算的105.75%,同比增长56.17%,增收26310万元。
2008年全地区上划自治区资源税75%部分完成2165万元,完成预算的36.12%,同比下降32.49%,减收1042万元。
3、财政支出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地区人大工委2008年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地方财政支出预算为238207万元,执行中发生三项变动:一是自治区拨付各项转移支付补助增加支出预算147133万元;二是动用上年结余和当年部分超收收入安排等增加支出预算12255万元;三是上年结转专项安排增加支出预算717万元,以上三项共计调增支出预算16010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相应调整为398312万元。
2008年,全地区完成财政支出376367万元,完成预算的94.49%,同比增长45.82%,增支11827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67277万元,完成预算的94.82%,同比增长44.07%,增支11234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090万元,完成预算的82.90%,同比增长187.57%,增支5929万元。
(二)地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财政收入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地区人大工委2008年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地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45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3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211万元。收入预算执行中未发生变动。2008年地区本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86万元,完成预算的133.69%,超收1836万元,同比增长26.47%,增收152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01万元,完成预算的135.54%,同比增长27.19%,增收151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34万元,完成预算的115.08%,同比增长22.08%,增收60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767万元,完成预算的160.84%,同比增长32.08%,增收91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5万元,完成预算的87.68%,同比增长3.93%,增收7万元。
2、财政支出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地区人大工委2008年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地区本级地方财政支出预算为41854万元,执行中自治区拨付各项转移支付补助等调增支出预算33225万元(其中:资源税返还补助0.2亿元、矿产品税收返还补助0.9亿元、建市补助1亿元),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相应调整为75079万元。
2008年地区本级财政支出完成68507万元,完成预算的91.25%,同比增长59.86%,增支2565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8303万元,完成预算的92.05%,同比增长59.87%,增支2557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04万元,完成预算23.16%,同比增长55.73%,增支73万元。
(三)贯彻《监督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况
1、全地区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8年我地区返还性收入7363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收入624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119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54542万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18035万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0121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1714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收入237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5920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642万元、结算补助收入218万元、 农村义务教育化债补助收入923万元、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59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23442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合计285347万元,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26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1745万元,调入资金134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389486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367277万元,上解支出351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1858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19230万元,财政净结余为2628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8年我地区基金预算收入774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89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20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1096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支出9090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为1876万元。
2、地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8年地区本级返还性收入1634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收入1457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7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46900万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362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726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0528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补助收入4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3万元、结算补助收入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0898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合计48534万元,专项上解收入11753万元,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0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880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77268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68303万元,上解支出351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8614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5472万元,财政净结余为2850万元。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8年地区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8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68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881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支出204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677万元。
3、部分重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教育支出。地区和本级完成支出69203万元、5606万元,同比增长44.92%、25.47%,完成预算的98.20%、94.04%。
(2)科学技术支出。地区和本级完成支出4372万元、252万元,同比增长80.51%、21.15%,完成预算的99.91%、100%。
(3)医疗卫生支出。地区和本级完成支出20401万元、2535万元,同比增长41.37%和下降11.12%,完成预算的97.68%、90.89%。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地区和本级完成支出51330万元、7643万元,同比增长11.45%、10.70%,完成预算的97.61%、96.77%。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地区和本级完成支出6765万元、2184万元,同比增长5.83%、34.98%,完成预算的94.50%、90.85%。
4、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2008年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超收14260万元,执行中超收收入安排1306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163万元、基金收入1900万元。主要用于:(1)工资、津贴补贴支出1170万元;(2)公用经费312万元;(3)项目支出11581万元。
5、部门预算工作进展情况
地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在继续上年“积极尝试、创建节约、提高效率、规范管理”的主导思想基础上,突出了四点发展原则。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体系,体现科学发展原则。二是开展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绩效评价原则。三是对教育系统9个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政府不予调剂,全部用于支持单位事业发展,通过扩大财政负担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环保部门的支持,体现了重点支持原则。四是进一步扩大资产预算编制和罚没收入“收支分离”试点面,体现探索发展原则。编制资产预算单位达到行政单位的50%。对有罚没收入的单位选择50%单位实行收支分离。部门预算编制体系进一步健全,调整和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不断提高预算单位经费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同类单位间公用经费人均定额差距,使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更加符合单位实际执行水平。
6、关于人大批复预算决议的执行情况
行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的审查报告和决议,认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
二、2008年财政工作情况
2008年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地县(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地县(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财政收支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主要税种和零散税源管理,加强对执收执罚部门非税收入管理,着力完善土地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征管措施,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扎实开展财源调研,着力扩大县(市)财政收入规模。2008年是我地区历史上财政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实现了一年净增3.4亿元的新突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6.81%提升到8.69%,财政自给率由25.26%提高到26.57%,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68.85%提升到69.94%,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支持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大型企业勘查资金,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商业勘探和风险勘探资金,累计完成地勘投入4.8亿元,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930万元,累计向71家企业发放再就业担保贷款9113万元,向52户贷款企业拨付贴息资金345万元,新增470个就业岗位。筹集2.9亿元资金用于北屯建设前期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政府外债项目争取力度,申请总投资12.73亿元的亚行贷款“边境县、口岸镇基础设施”项目已列入国家规划,并被自治区确定为利用外资支持经济发展重大试点项目进行扶持;争取总投资2.33亿元的日本银行贷款阿勒泰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总投资1.72亿元的亚行贷款喀纳斯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改善项目。依托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000万元用于布尔津、福海等县(市)集中供热、供水建设项目。地县财政安排项目前期费5901万元(其中:地区本级财政安排2880万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全年落实到位各类基本建设资金7.5亿元,并会同地区交通局申报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7341万元、申报开发银行通村油路项目贷款6588万元。
--支持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贡献”。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县(市)财政将当年新增财力的20%,土地出让金的50%以上,以及国家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100%(除边境口岸建设项目资金外)全部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区本级又安排奶业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资金100万元、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1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200万元,全地区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13.57亿元,同比增支2亿元,增长16%。累计投入6.92亿元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因素对低保家庭的影响,投入9300万元用于保障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累计为3339户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74万元。落实专项资金330万元用于17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投入77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筹集1962万元推进抗震安居和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累计投入医疗卫生支出2.04亿元,促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地区本级筹集30.5万元用于合作医疗的配套,做好医疗救助和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此外,筹集4120万元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并争取1.1亿元资金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切实降低自然灾害损失。争取企业环境保护重点治理资金295万元、专项资金296万元,着力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争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04万元,补助移民1945人次。
--财政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果”。探索建立项目预算和资产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并制定了《预算执行基础工作暂行规定》、《预算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部门预算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地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地区本级综合查询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全地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44.4%,占财政总支出的69.13%。全地区27个乡镇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累计完成政府非税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2.3%。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提质扩面,全地区政府采购金额达2.48亿元,同比增长46.6%,节约资金2566万元,节约率达11%。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普九”欠债化解工作,累计化解债务1427万元。
--依法科学理财开创“新局面”。切实做好预算收支执行、非税收入收缴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全地区全年共抽查单位158个,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44万元,均依法依规做出了严肃处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全年累计完成工程竣工结算评审179项,送审价2.82亿元,审减额5139万元,审减率18.22%,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1.99亿元,其中网上发放1.68亿元。启动并落实政府外债还贷准备金制度,地县(市)共筹集还贷准备金518万元。深入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制定实施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公务车辆维修管理、油料费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试点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等,控制和管理财政一般性支出取得良好成效。
2008年,地区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财源结构还不尽合理,财政稳步增收困难重重,财政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财政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仍需加强,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资金使用绩效水平尚待提高,财政监督力度有待继续加强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09年地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地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2009年地区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财税工作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财源建设基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强化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四个倾斜”,巩固完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提高财政工作效能;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工作作风,为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全地区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预算
2009年全地区财政收入预算建议安排120008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0%,增加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11886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1.27%,增加1962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12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4.83%,增加374万元。
2、财政支出预算
2009年全地区财政支出预算建议安排337374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42.05%,增加9986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27835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41.78%,增加9660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539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51.92%,增加3260万元。
3、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9年全地区返还性收入7363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收入624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119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36650万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1803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629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6171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收入5495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891万元、结算补助收入21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3184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合计197197万元,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1188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9670万元,调入资金600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329353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27835万元,上解支出1518万元,收支平衡。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9年,全地区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122万元、上年结余1842万元,收入合计9964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539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125万元。
(三)地区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预算。2009年地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建议安排874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0.02%,增加145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5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20.43%,增加1451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3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4.32%,增加8万元。
2、财政支出预算。2009年地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建议安排65580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59.28%,增加2440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5087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59.23%,增加24212万元;基金支出预算安排493万元,比上年预算安排增长65.44%,增加195万元。
3、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9年,地区本级返还性收入1634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收入1457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77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25068万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3629万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0842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0528万元、结算补助收入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1252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合计47954万元,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5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322万元,调入资金300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65128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65087万元,上解支出41万元,收支平衡。
(2)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09年,地区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3万元、上年结余收入677万元,当年收入总计为870万元,当年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93万元,调出资金300万元,收支相抵基金结余77万元。
以上财政收入预算安排,考虑了增减收因素影响。增收因素:一是2009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势必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和扶持资金,扩大资金运行总量。二是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势头,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为财政增收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三是矿业、旅游业、水能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势头强劲,也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更大支持。四是耕地占用税开征、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提高等政策性因素影响,预计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近两千万元。减收因素:一是我地区资源型财政特征明显,财政收入受矿业企业影响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直接造成矿山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大幅下降,进而影响财政增收。二是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下调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停征储蓄个人所得税、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性因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收入。
以上财政支出预算安排,主要考虑在确保工资、津补贴、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基础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政府加大投资规模,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提高民生支出比例,加强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困难群体支出。另外,执行中不可预见的项目支出,都需要财政筹集资金给予安排。
四、完成2009年预算任务的措施
为确保圆满完成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确保收入、严控支出、保障民生、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建设队伍”六个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着力构建稳定的财政增收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狠抓财源培植不放松。通过财政引导、社会投入,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矿产勘探,争取在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上取得新突破。支持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地区稀缺性、垄断性资源进行整合,筹集10亿元全力支持北屯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通过直接投资、贴息、投资参股等方式培植特色财源。深入研究投资扶持政策,积极组织申报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农村电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发挥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改进和完善再就业担保贷款管理工作,切实发挥贴息资金作用,力争新增担保贷款3000万元,真正落实好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措施。
二是强化税收收入征管不放松。健全和完善依法治税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各类税种增收潜力,建立全面、实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进一步严格税收优惠政策,凡到期的一律恢复征税。继续加大税收清欠工作力度,确保不留死角、足额入库。
三是加大重点非税收入征管不放松。积极研究探索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形成的政府非税收入的有效征管方式,研究建立和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统筹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完善非税收入项目征管制度,研究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办法,逐步加大非税收入的统筹管理力度。
四是向上级争取支持不放松。认真学习、研究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相关财税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反映我地区财政运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取上级在政策、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照顾,努力形成“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的财政增收机制,增强地县财政实力。
(二)、着力构建规范的财政支出体系,把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一是明确财政支出的重点保障范围。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发放;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支出需求;确保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支出需求;确保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要求财政必须保障的基本支出需求 “四个确保”的基础上,将财力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
二是明确控制和压缩的重点环节。围绕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小汽车配备、出国出境、楼堂馆所建设等,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管理办法,大力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去年地区本级对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和车辆维修中的机油、轮胎更换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今年起对公务用车油料费实行打卡加油、核定百公里耗油量、单车核算、节支奖励等,对会议费实行分口包干,加大管理力度,会议费、接待费、出国考察费与上年相比力争实现零增长。
三是提高财政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定额标准测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程度,逐步改变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安排差异大的状况。完善项目库管理办法,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推进项目预算和资产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和减少预算追加行为。
四是切实加强财政支出进度管理。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建立预算支出进度的月度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财政支出进度的监督检查管理力度。
(三)、着力构建全面的保障民生体系,将解决民生民本问题落到实处
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完善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力争涉农补贴全部实现上网发放。增加贴息、奖励、担保等财政扶持方式的比重,引导银行、社会、外资等各类资金投向农业。坚持把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推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大力支持教科文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探索与经济增长和财力相适应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做好 “两基”迎国检基础性工作。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力度。
三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提标政策,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全民医保”。巩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完善补偿方案,提高农牧民受益水平。认真细致地解决关闭、破产企业特别是政策性破产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做好城乡低保制度与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
四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支持新型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和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及节能监察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有效提高企业污染治理积极性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促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国家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绿色采购的政府采购政策。
(四)、着力构建科学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推动预算定额与实物相结合,重点抓好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优化和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单位实际。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级次和资金范围,县市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启动公务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
三是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改革。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和单位全部实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配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收缴机制。推进非税收入向乡镇延伸工作,确保乡(镇)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面达到100%。
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建设。同时,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采购计划编制,提高服务类项目采购质量,并将县市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管理。
五是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全面推开“村财乡管村用”工作。
六是高度重视金财工程建设。以信息系统整合为突破口,建设并推广财政应用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全面推进金财工程乡级网络建设。
(五)、着力构建有效的依法理财体系,促财政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积极研究探索事前监督、绩效监督的有效措施和办法,逐步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强化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全程监管,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同时,切实履行行政监管职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提高会计监督的层次和效果。
二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制,完善和细化资产配置标准,建立资产预算编审规程,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政府性债务,切实加强用债管理。认真开展举债项目的绩效评价,严格落实偿债责任,完善偿债应急预案。同时,全面落实政府外债还贷准备金制度,确保还贷准备金比例逐步达到政府外债的7%,并将新上外债项目与各类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统筹考虑,整合内外资金,有效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进一步清理、修订和完善现有地方性财政规章制度。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和财政执法监督约束机制。
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认真做好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评审试点工作,对地区本级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实施招标控制价评审,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评审。
(六)、着力构建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好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扎实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全面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
二是全面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根据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履行职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做好财政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工作主动性,创新于实践,不断在财政工作实践中提高履责能力。
四是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构筑源头治本的公共财政体制防线。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各位委员,2009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地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监督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实现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
关于2008年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有关名词解释
一般性转移支付: 为了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目标,按照公平、公正,循序渐进和适当照顾老少边穷地区的原则,参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客观因素,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的财力性补助资金。
财力性转移支付: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上述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以及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资金接受者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如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等。
农村综合改革: 主要内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统筹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征地制度和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涉及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目标是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筹资采取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农村医疗救助也可以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制度。
增值税转型:2003年,中央《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文件确定,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行装备制造业等八大行业增值税转型政策,即由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企业应缴增值税时,不扣除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额,纳税人税负较重。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企业对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纳税人税负较轻。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有利于鼓励资本向购置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加快发展。
公务卡管理制度: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先进的支付结算工具,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公务卡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公务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实行公务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预算单位用款的及时性,规避支取现金带来的资金风险;财政部门可以及时掌握预算单位公用支出现金消费的具体支付方向,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绿色政府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06年10月,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要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意见》以清单的形式列明了环境标志产品实施优先采购的范围,首批清单共涉及十四大类近千种产品。该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绿色政府采购已成为国际趋势。美国、丹麦、加拿大等国都制定相关法律,要求优先采购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日本政府甚至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文件精神,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2008年收取实施范围内企业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针对以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财政资金存款账户为基础的分级分散支付制度而实施的一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实行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面控制,增强政府统筹调度资金的能力,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强化财政监督,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和规范;有利于从制度上杜绝一些单位违规设立的"小金库"和"账外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是指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建立非税收入收缴账户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起"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规范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模式的改革进程。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规范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取消执收单位原有收入过渡账户,建立非税收入财政(汇缴)专户体系,规范非税收入收缴规程,运用信息化手段监管收缴行为,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财政收入管理,提升非税收入收缴速度,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政府非税收入被挤占、挪用和坐支等腐败行为。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